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9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216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762篇
内科学   505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2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16篇
综合类   1823篇
预防医学   688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650篇
  10篇
中国医学   707篇
肿瘤学   21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本刊在焦富勇教授等国内知名川崎病专家的策划、指导下开辟了川崎病专栏,常年面向各位专家、学者征稿。本专栏聚焦国内外川崎病领域的新研究新进展,发表川崎病诊疗相关的指南、共识,以及最实用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邀请专家回答读者关于川崎病的相关问题,致力于为广大学者提供一个川崎病学术交流的权威平台。热忱欢迎大家投稿!  相似文献   
62.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甲状旁腺本身病变导致的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疾病,理想的原发性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治经过概括为四定:定性、定位、定数量、定点切除。定性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定位及定数量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尽管现有的检查各有利弊,但随着技术进步,各种检查最终将实现优势互补,最后根据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实现定点切除。  相似文献   
63.
正临床资料病人,男性,40岁。因反复出现泌尿系结石十年余,周身骨痛2个月入院。病人近10年来因反复出现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就诊于多家医院,数次肾盂切开取石、碎石、药物溶石治疗,近2个月出现周身疼痛伴乏力。查甲状旁腺激素(PTH)794.70 pg/ml,超声检查提示右侧甲状腺外下侧不均质回声,考虑甲状旁腺体积增大。双肾弥漫性改变,双肾囊肿,肾结石;颈部CT检查提示右侧甲状腺下极区异常信号,考虑占位性病变,建议增  相似文献   
64.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过多导致的内分泌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中检测PTH,可帮助判断手术效果,提示手术适时的终止。通过讨论术中PTH检测的发展历史、术中应用及存在问题,可以不断促进术中PTH检测这一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5.
一测多评法(QAMS法)是通过采用一种对照品同时测定多种成分含量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高选择性、经济、准确等特点,目前在化学药物、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中已得到推广应用。简述了QAMS法建立流程,综述了近年来QAMS法在化学药物定量分析、中药的化学药物成分、中药违法添加化学药物及药物杂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小分子miR-155在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耳朵炎性变化并测量小鼠耳朵肿胀程度;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析野生型(WT)和miR-155缺陷鼠(miR-155KO)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和γδT数量的变化;通过FCM分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以评价miR-155对LC成熟的影响;通过FCM检测吞噬Dextran-FITC的阳性细胞比例以评价miR-155对LC吞噬能力的影响;将LC和OTⅡ小鼠CD4+T共培养,并采用佛波酯(PMA)和ionomycine刺激及Golgi stop阻断,通过FCM检测CFSE分裂峰及IFN-γ和IL-17水平以分析LC刺激CD4+T增殖和分化的能力.结果 与WT小鼠相比,miR-155KO小鼠耳朵炎性程度和肿胀程度明显减轻;miR-155缺失不影响表皮LC和γδT细胞数量,但下调MHCⅡ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miR-155缺失不影响表皮LC的吞噬功能,但下调LC刺激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IFN-γ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论 在小鼠接触性皮炎发生过程中,miR-155缺陷能够下调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的功能,提示miR-155可能参与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种类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例UC活动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菌群种类的变化;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经结肠镜活检取UC患者正常及病变肠黏膜组织,进行Mayo评分和Baron分级,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IL-17和IL-23表达的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比,活动期UC患者菌群失调程度明显升高(P0.05);(2)需氧培养结果表明,活动期UC患者的大肠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厌氧培养结果发现,活动期UC患者的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减少(P0.01);(3)目标菌属定量分析表明,UC患者粪便中大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相对定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肠球菌数量明显升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UC患者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1);(5)UC患者Mayo评分显著升高(P0.01),Baron分级显著增加(P0.01),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P0.01);(6)与对照组比较,UC患者表达丰富的IL-17和IL-23(P0.01);(7)相关性分析表明,IL-17和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Baron分级(r=0.717,P=0.02;r=0.849,P=0.016)和病理组织学评分(r=0.660,P=0.030;r=0.675,P=0.032)呈正相关;同时,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大肠杆菌数量呈明显负相关(r=-0.669,P=0.025),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872,P=0.010),IL-17表达的平均灰度值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764,P=0.046),但二者与其它目标菌属的数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活动期U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改变的细菌与患者炎症程度密切相关。IL-23/IL-17轴作为UC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与肠道菌群含量的变化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其相互作用在UC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0N·m,依次测量完整模型组(A组)、骨折模型组(B组,包括寰椎后弓两处骨折与典型Jefferson骨折,分别作为B1组和B2组,骨折模型制作时保持横韧带完整)、内固定模型组(C组,包括B1组+内固定系统、B2组+内固定系统,分别作为C1组、C2组)C0-C1、C1-C2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范围(ROM),通过比较,评价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根据测量所得ROM值,设A组各方向三维运动稳定性指数(Sf)为100%,计算B组、C组模型各运动方向Sf,进一步直观比较各模型的稳定性变化。结果:C0-C1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1.06°±1.00°,7.08°±0.62°,13.24°±1.24°;B1、B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方向的ROM均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均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1-C2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0.07°±1.12°,5.56°±0.54°,20.83°±2.12°;B1、B2组各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各方向的ROM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各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0-C1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1%、70%、64%,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61%、55%、58%,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2%、108%、108%,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1%、92%。C1-C2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0%、61%、35%,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59%、54%、37%,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5%、111%、106%,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0%、92%。结论:寰椎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既能恢复上颈椎稳定性,又可保留其生理运动功能。使用该系统治疗寰椎后弓两处骨折,在稳定性方面效果稍优于典型Jefferson骨折。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实验组,39例体检中心的非OSAHS人群为对照组,所有参与实验的对象行体 格检查、调查问卷、多导睡眠检测、骨密度检测等,比较两者人群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对OSAHS患者行骨密度与最 低血氧饱和度(SaOJ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OSAHS患者的腰椎L14、股骨颈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中、重度OSAHS 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此外,OSAHS患者的骨密度水平与最低SaO2呈正相关,患者最低SaO2越低,骨密度水 平越低。结论OSAHS患者容易继发骨质疏松症,低氧血症可能是OSAHS患者其并发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拔管后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苏醒室观察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常规单孔鼻导管吸氧3 L/min并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数值和波形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发生情况、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暂停检出率、面罩加压给氧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低氧血症程度、面罩加压给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碳酸血症、呼吸暂停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麻醉后苏醒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及时发现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等呼吸异常事件,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苏醒的安全性,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